•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默认栏目

详情

旧艺“新”玩——看攀枝花这些年轻人在“新”与“旧”中如何开展时代“对话”

来源:东区融媒 2025-09-15 16:22
0

当前,一场静悄悄的“传统复兴”正在年轻人中发生。


今天,3位攀枝花青年用他们的选择告诉我们:老技艺不需要被改造,但传承的方式可以有自己的表情。


一壶功夫茶的年轻表达


在东区拙务园里,秦富豪将一把长嘴铜壶灵巧转动,耍出一式“吉龙进宝”。他将壶嘴托在臂弯之上,一倾,滚热的开水精准入杯,茶壶往上一收,水流利落止住……



这位自幼学习戏曲的年轻“守艺人”,在探索表演艺术的道路上,渐渐被“功夫茶”这门传统技艺吸引。经过数年潜心研习,他的茶技里悄然融入了独特的戏韵:传统茶艺中本有“凤凰三点头”的典雅仪轨,他却尝试为每一个动作注入情节与情绪。


然而,对他而言,固守传统并非终点。“我想做的不仅是要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秦富豪认为,“功夫茶”不仅仅是在茶馆闲暇时观赏的表演,更是一脉流动的遗产,是可以在街头、在屏幕、在年轻人聚集的任何地方生根的文化对话。



“我从不简化任何传统技法。”他一边细致地擦拭手中的长嘴铜壶,一边说道,“但传承离不开创新。”他正尝试将功夫茶的表演美学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将其注入红酒品鉴的仪式中,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他认为,只有玩出新花样,传统的技艺才可以被更多年轻人看见。“我要让茶走出茶室,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场景,只有先被看见,才可能被喜欢。”

 

思乡曲里的赛博乡愁


一股由说唱音乐掀起的“乡愁”,近期在攀枝花悄然走红。


“从前的乡愁是‘举头望明月’,现在的乡愁是妈妈从攀枝花寄过来的芒果。”在成都读书的攀枝花00后小伙苞谷sir(本名张浩然)决定用最现代的方式表达最传统的情感。


攀枝花街巷的烟火、记忆中的故乡风味,乃至父母那熟悉的叮咛,都被他以歌词的形式融到了作品当中。“以前的人想家就写诗,那现在的人想家了就写歌嘛。”22岁的攀枝花青年张浩然,正用最“不传统”的方式表达着最传统的乡情。作为一名深耕说唱三年的音乐人,他选择用酷炫的beat和地道的韵脚,为家乡打造一张“有声名片”。“我的热爱,就是让攀枝花在说唱里‘出圈’。用新的节奏,讲老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新表达。”


张浩然(一排右一)和他的朋友们


歌曲上线社交网络以来,已经有了40w左右的播放量,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被触动的灵魂,歌曲的评论区都是网友们留下的他们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


 

让瞬间成为永恒

 

沙画工作台上,彩沙如彩虹般排列。制作者吕杰正在创作一幅固彩沙画,细腻的沙粒从其指间流淌,渐渐定格成永不褪色的画面。“传统沙画转瞬即逝的美令人震撼,但我总是遗憾它无法留存。”吕杰花了四个月时间试验各种材料,研发出使沙画永久固定的独特工艺。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固化”并没有削弱沙画的艺术魅力,反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传统沙画是一场转瞬即逝的演出,固彩沙画更像是一本图集,可以慢慢翻阅,久久回味,虽然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却是同样的艺术内核。”吕杰指着一幅橱窗里的沙画向记者分享,他把沙画从一场“表演”变成了一件“藏品”,这种从“瞬间”到“永恒”的转变,正是固彩沙画最根本的创新。



如今,固彩沙画已经成功入选攀枝花市东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吕杰荣获“攀枝花市东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彩沙画’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记者手记:这3位年轻人的实践揭示了一个道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需要刻意求新求变,但需要找到与当代生活对话的方式。他们的“新花样”不在技艺本身,而在传播方式、表达语境和与受众的互动中。真正的文化传承,既需要对传统的敬畏,也需要与时代对话的勇气。这些年轻人让我们看到:当古老技艺遇见年轻的心灵,传统不是变老了,而是变得更年轻了。


0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