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共鳡路上看共富

今年是攀枝花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岁末年终,全市乡村振兴的情况如何?农村的“共富”建设到底怎么样?11月中旬,市融媒体中心提前策划,组成采访小分队,选取省道S470中段分支路,即盐边县二滩库区中段新鳡鱼大桥北岸至共和乡柏枝码头的82公里路段作为切口,沿线采访,寻找共富故事、近距离观察乡村振兴的质效。
这一路段,在脱贫攻坚前叫柏观路,即观音岩大桥至柏枝码头,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新建鳡鱼大桥替代了原观音岩大桥,该路段在路网建设与调整中,改称共鳡路。
在为期三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共鳡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富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实心帮扶下,如和煦阳光照进现实,沿线各村基层党组织、村民群众迸发出建设和美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强大能量。
基层党组织成为“主心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基本盘,要实实在在抓好引领、做好服务,真正把村民群众这一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出来。
采访中,记者这样的感觉尤为强烈。
经历网箱拆除后,芒果产业逐渐成为鳡鱼村的替代产业,党员李明章、张顺平等人带头发展芒果产业100余亩,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后,他们手把手将芒果种植技术教给村民,在芒果销售期,又把手上掌握的外地客商、拉货司机等资源与村民共享,赢得了群众真心点赞。
作为优秀返乡农民工,林海村支部书记郑宗平为营销林海旅游资源,自费学习无人机,自己拍摄照片、视频、撰写宣传稿,利用微信、抖音推介村内美景,吸引了众多自驾游游客来到林海村。今年,林海村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后,新项目即将启动,他又谋划着新的宣传专辑,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林海村。
田坝村支部书记易耀明,是个庄稼好把式,热衷于在产业发展上试新,今年他和几名党员带头在村里栽种了50亩珠芽金魔芋,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高龄老父亲,他每天在村部、地里、家里连轴转。16日晚7时许,采访小分队到达田坝村时,他刚刚从家里回到村部,与驻村书记、村干部商量村集体经济农资店的事情,旋即又和村干部用摩托车载着记者夜看田坝村珠芽金魔芋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党员干部,在共鳡路上还有很多,东风村村支部书记朱林刚天天扎在村部,统筹调度村里各项事宜;龙胜村支部书记李付华随时驾车担任村供销社的送货人;太坪村支部书记付林每天开着破旧的皮卡车在村道、产业路上奔忙……
集中力量推动城乡融合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加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逐步形成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今年以来,盐边县按照全市部署,聚焦“缩小三大差距”目标任务,不断创新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共鳡路上,开创性、示范性工作、项目不断涌现。
全村芒果发展到3.6万亩后,鳡鱼村“两委”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寻找出路。村里晚熟芒果规模大,去年,在上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气调库,有效帮助村民延长销售期,并成功将场地租赁给外地客商,收取租金近4万元,赚取了村集体经济气调库的“第一桶金”,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式探索了路径。
从成立之初,龙胜村集体经济供销社的定位就是打造“联营超市”,借助部门力量、发动群众参与,共同经营,打造“联营超市”。村集体经济入股23万元,县供销社入股12万元,村民入股5万元。随着攀枝花移动公司、中国石油攀枝花分公司等单位的帮扶参与,龙胜村供销社的资金注入量在增加,规模也在扩大,核桃油加工厂项目就是纳入到总盘子里的项目之一,该项目面向全村每年600吨的核桃产量,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的效益。
今年6月,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把爱心超市开到了大山里的林海村,据记者了解,这样的企业爱心超市,在全市仅有两家,是“国网赋能乡村工程 爱心助农行动”公益品牌中的重点项目。随着该超市“积分管理乡村”的深入推进,林海村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原先村里通知开会,要好半天村民才能到齐,现在只要村里有活动,基本上是人人踊跃。为此,攀枝花供电公司将原本每年提供5万元货品的额度,提高到了8万元。
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生产、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是群众脸上不断涌现笑容的原因,这一点,在共鳡路上不断被验证。
在盐边着力构建的“6+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特色水果、生态养殖、现代林业是共鳡路沿线村庄的主导产业,为了运用科技手段和市场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形态和方式,乡镇、村组都在各显神通。
随着全县芒果技术的深入推广,鳡鱼村晚熟芒果发展态势良好,大伙房村民组62岁的村民李正才,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在村里党员帮助下,他家面积不大的芒果园效益年年没有耽搁,今年又卖出了2万多元。
继2022年举办首届青花椒采摘节后,今年3月21日,共和乡政府又在太坪村举办了首届共和林下中药材展销会,邀请了近10家外地药商前来收购以续断为主的中药材,销路拓宽,种植户们轻松销售数万元药材,全乡也得以形成“大型药企+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销一体发展模式。
交通条件的逐年改善,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供销社、农资店、生活超市不断在共鳡路沿线村庄落地,村民们不光生产便利了,生活也便利了,在三天的采访中,记者看到来往穿梭的运输车里,有相当数量的车是拉砖运水泥的,这是村民们修建新房的材料。劳动换取积分,积分兑换商品,林海村全新的治理方式,让村民肖立杰感觉到满满的幸福:“打扫自己家的环境都可以挣积分,在哪里能有这样的好事情啊,平常根本舍不得买的好东西,在爱心超市里都可以兑换到,真的是太安逸了……”
“太安逸了”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共鳡路上正成为常态!
记者:梁波 张国庆 孔浩
编辑:代琳
校对:李欣璐
审核:孙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