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文旅融合 奏响发展最强音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2025-02-05 12:55
0


2月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攀枝花专场)在东区银江镇阿署达四季花海举行,本次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暖暖花城 慢漫生活”。

发布会上,攀枝花文旅融合发展以及“扩内需、促消费”有关情况对外发布。5位发布人围绕一系列热点话题,与现场记者展开深入交流。




阳光康养城

在“有一种周末叫攀枝花”主题营销方面,发布人表示:“攀枝花能够满足现代人对旅游的所有定义。”这里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是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了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的立体交通圈,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坐上动车或驱车自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感受“有一种周末叫攀枝花”。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攀枝花98%的城镇居民来自全国各地,丰富而多样的人文在这里交汇,蕴育出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气质。攀枝花的工业化、城镇化居全川之首,调和出现代、时尚、精致的城市气质。所以,在攀枝花,人们可以来一场追光、追星之旅,开启一场赏花摘果田园之旅,以及一趟工业文明旅游之旅;还可以尝遍羊肉米线、油底肉、铜火锅等“攀枝花一桌菜”;在攀枝花来一场赛事之旅、影视之旅、音乐之旅、美食之旅,实现“探一城而知南北”。

图片来源/这里仁和

石磊/摄影

图源/米易融媒

谈及攀枝花的“山海湖”格局规划,发布人介绍,攀枝花因三线建设兴起,曾面临城市空间结构不佳等问题。为此,攀枝花积极推进“山海湖”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银江湖公园,破解城市“望山兴叹”“临水不亲水”困局,打造高品质休闲圈。建设中问计于民,攀枝花认真吸纳市民建议,完善生态景观与公共服务。项目以生态为基,融合文旅体康产业,2024年,“山海湖”项目接待游客超560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到此一游”,带动消费,实现多赢。

图源/幸福东区

图源/幸福东区

季春龙/摄影

就迤沙拉村传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布人答道,迤沙拉的美,在于“彝风为魂、汉式为形”的独特建筑风貌,每一块砖瓦都在讲述民族融合的故事。迤沙拉的灵魂,在于深厚的俚颇民俗文化。这里的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而是活在人们的歌声与笑容中。迤沙拉通过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与西华大学合作,开发以俚颇婚俗为主题的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独具特色的彝族婚庆文化;牵手云南艺术学院,把“起、毛、纳、张”四大家族故事和“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融合,打造市内首个4A级景区情景剧《迤啊・迤沙拉》;还有“姊妹节”“燃情火把节”等活动,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独特民俗文化魅力。此外,迤沙拉依托壮丽的裂谷地貌,为游客打造了“山河为幕、星空为景”的体验场景。

图源/这里仁和

图源/这里仁和


多彩文旅地

全程在攀枝花取景拍摄的电视剧《驻站》春节前在央视热播,带动“东寨村”拍摄地盐边县联合村以及盐边羊肉米线出圈。在回答关于攀枝花吸引剧组取景拍摄的优势时,发布人说:“我们不仅有联合村!”

——盐边县还有很多宝藏景点和美食值得大家去打卡。红格温泉、水墨二滩、高山草甸、万亩盘松、杜鹃花海等景区景点多姿多彩。盐边羊肉米线、天府名菜主题宴、松露主题宴、果露酒等让您舌尖上的体验感十足。此外,这里还拥有笮山锅庄、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仡佬族送年节等非遗项目46项,其中傈僳族服饰入选“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名录。下一步,盐边县将深入挖掘“红格一座城、二滩一湖水、北部一片山、盐边一桌菜、非遗一枝花”核心文旅资源,加快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阳光康养度假新格局。春节期间,盐边非遗游园、围湖音乐会等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游客。2月16日,还将举行“滋味盐边•羊肉米线”半程马拉松赛事。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盐边、感受盐边、品味盐边。

徐金霞/摄影

王东/摄影

图源/盐边融媒


对于攀枝花的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打算,发布人介绍:攀枝花康养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攀枝花率先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开启了以阳光康养促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创新之路,通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实现了“钢铁直男”向“阳光暖男”的华丽转变。这里拥有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优产度、洁净度、和谐度“六度”禀赋。下一步,攀枝花将坚持全域规划、全产联动、全季开发、全龄服务,深入实施康养产业建圈强链,迭代催生康养产业2.0版本新业态,在加快完善“一核一带三谷”产业布局、深化“康养+”模式等方面发力,加快建设高颜值康养名城。

图源/仁和文旅

王东/摄影

攀枝花是一座活态的“中国三线建设遗产城”。全国文物普查我市登记三线建设文物5814件(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3处。攀枝花一直把保护、传承和弘扬“三线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尖社区“七户人家一棵树”,是攀枝花的发源地;河门口社区“火红年华影视拍摄基地”,是三线建设浓缩景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中国面积最大、展陈最全、藏品最多的三线主题博物馆。这是一座历史厚重、充满希望的城市……

石磊/摄影

张星月/摄影


作为一座英雄城市,曾经,攀枝花不负国家使命,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慷慨和豪迈,担负起国家三线建设重大使命。如今,攀枝花再赴国家战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里,继承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承担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任务,以文旅融合发展,拓展消费新空间、培育消费新引擎、激发消费新潜能。未来,攀枝花将继续深挖文旅资源,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为四川文旅发展增添新的光彩。


记者:李媛 龚林埔 熊为新

编辑:苏虎  李欣璐

校对:代琳

审核:丁傑

0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