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致敬火红年华 同襄共富共美|钢铁之城绽新颜

站在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城市之眼观景台俯瞰,火红盛开的攀枝花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这座曾被工业烟云笼罩的城市,如今正以"半城山水半城花"的生态画卷惊艳世人。60年间,攀枝花建成区面积拓展至83.85平方公里,截至 2023 年,我市常住人口121.8万,城镇化率70.78%,位居全省第二,城市格局实现跨越式转变。
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85岁的三线建设者吴国华指着墙上的新旧对比图感慨万千:"当年住的是油毛毡工棚,现在小区里花园、健身设施样样齐全,推开窗就是绿水青山。"
这座曾以"先生产、后生活"为建城理念的工业基地,如今已构建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主城区绿化覆盖率突破42.94%,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从生产优先到生态宜居,攀枝花的城市基因正在发生深刻嬗变。
经过十来年的建设,国家钒钛高新区花城片区城市新城已显现出显著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阳光大道、花城大道、三线大道,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在公服配套建设方面,建成市天星中小学高中校区、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钒钛高新校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鑫洋时代之心等,创造就业岗位15000余个,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阡陌农田到现代化新城,这片热土的蜕变印证着“人民城市”理念的磅礴力量。
在东区瓜子坪街道的佳运社区金泉苑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一栋栋房屋整齐排列,经过翻新,墙面焕然一新,显得格外醒目。居民们对即将到来的变化充满期待,改造工程预计在三月份进入尾声。“没想到曾经斑驳的小区楼,如今变身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不少游客走进小区来散步游玩,我们的房价也随着‘水涨价高’。”小区居民王绍林开心地说道。佳运社区委员马瑞表示,自小区改造以来,随着银江湖的打造和水面抬升,夜晚小区楼宇的灯光与江面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驻足欣赏这美丽的江景并拍照打卡。老旧小区正在改造中焕发勃勃生机。
据了解,望江街社区作为攀枝花城市更新的主战场和先行站,紧紧围绕全市“共同富裕试验区”重点工作,探索“公益﹢经营”“新空间﹢合伙人”模式,利用闲置玻璃房招募“共富合伙人”,链接慈善企业打造“拾光书屋”慈善茶馆,提供多元服务,将每月营业额的10%投入望江街社区慈善共富基金滚动使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还引入非遗折纸技艺、手工艺技术,构建起“社区经济﹢共富工坊﹢居民”共同发展格局。
我市自2022年7月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以来,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统筹推进以东区“复兴炳草岗”、西区“三点三线”、仁和区“烟火仁和”为代表的城市更新行动,在桃源街、望江街、大渡口、临江路、河门口、四十九等片区更新中,注重业态赋能、保留历史记忆、激活文化资源,在消费业态重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取得有益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几何中心”到“区域中心”,攀枝花的城市蓝图愈发清晰。如今的攀枝花,钒钛产业集群正努力迈向万亿级,常年来攀康养人群近30万人次......这座曾以钢花四溅著称的城市,如今正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时代光芒。
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沧桑巨变。从"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山野岭,到人口超百万的现代化城市;从"三线建设"的激情岁月,到"共同富裕试验区"的崭新使命,攀枝花用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了凤凰涅槃的重生。
当金沙江畔再次响起建设者的号角,这座永不停步的城市,正在续写新时代的"攀枝花传奇"。
(以上图片均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记者:张珊珊 肖憶 文/图
编辑:苏虎 杨正鹏
校对:伍家秀
审核:丁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