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花开有声 共富共美 | “三万”村集体的“千万”愿景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2025-03-20 11:30
10

立春后的金沙江畔,晨雾还未散尽,钢铁与柴油的气息已率先搅动山间的沉寂。

上午9点,迤资工业园区门前,拉鲊村的柏油路上,一列红色半挂货车每辆拉着23吨废渣,正以某种奇特的韵律律动——当轮胎碾过减速带时发出低沉的轰鸣,这组由七十辆重卡组成的车队,正等待启程驶向山外的世界。

这支红色车队的来处,是去年11月破土而出的攀枝花市迤拉劳务运输有限公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即将叩开千万营收门槛的运输新军,根系竟深扎在一个曾经“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所在地——拉鲊村的泥土里。

插入的图片

行驶在道路上的运输车

一个合并村落的根系再造

在拉鲊村党总支书记刘有良的记忆里,2020年的村级建制改革像一场地壳运动,将原迤资村、原拉鲊村两块地图合二为一。

自此后,4078人在72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流转,91个党员在党总支与4个党支部间织就红色根系,2021年还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有土地租赁和水库租赁的收入。然而,2023年,当巡察组的车轮压过脏乱差的村道,集体经济账簿上赫然写着年收入3万元的数字,刘有良的眉头在述职会上皱成了“川”,这个新成立的村子被打上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标签。

2023年3月,当刘有良在想方设法摘掉“涣散”标签时,身处仁和区卫健系统的干部冯仲渝也同样发愁,去协助刘有良工作的日子越近,他越愁。

“区委安排我驻村任拉鲊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同村支‘两委’一起,加强村组织建设、挖掘整合资源、推动实现群众利益共享。接到工作后,我提前联系刘书记了解了相关情况,当时我们压力都很大。”冯仲渝说。

2023年9月驻村后,刘有良带着冯仲渝挨家挨户调研村情,决定利用好拉鲊村紧挨工业园区的先天优势,抓准企业运输需求大、农户私车多、市场较为散乱、车辆供需关系匹配不够精准的市场情况,与乡党委多次深入研判分析,做好市场调研,最终决定由村集体牵头成立攀枝花市迤拉劳务运输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个人运输”经营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确定方向。

村支“两委”成员与驾驶员们开会协商

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光把准方向显然不够。在村集体公司增加运输业务,资产成为了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座大山。

车轮上的振兴密码

山坳里的突围战是这样打响的——

第一道关卡是资金。当“集体经济”的理想撞上“家底三万元”的现实,前行的路举步维艰。为此,大龙潭彝族乡党委政府从上级争取100万扶持资金,成了撕开突围口的第一枪。但空有钱袋子没有车轮子,还是难。随即,村支“两委”发动“党徽工程”:党员志愿队带着入股协议走进群众的院坝,村民小组长用算盘给老乡们打明白账,从6个村民小组上凑出130万真金白银。

第二道关卡在车轮下。村里百余台重卡看似钢铁洪流,实则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新成立的迤拉劳务公司摆开阵势时,迎接他们的是此起彼伏的“熄火声”——司机们宁可单打独斗,也不信集体经济的引擎能转得更欢。

这场信任攻坚战打了三十几个昼夜。刘有良、冯仲渝带着干部们用脚底板丈量山路,在40多户驾驶员家门口上演“五顾茅庐”的现代剧。最僵持的时,群众连门都不让他们进。直到某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当第5次叩开那扇铁门时,门后终于传来了“试试吧”的回应。

2023年4月,村集体公司增加运输业务。回忆过往,冯仲渝认为:“归根结底是信任问题!群众问我们,会不会把大家入股的钱用来给公司的管理人发工资。”面对质疑,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的公司管理层立即对大家承诺:“不挣到钱坚决不领一分钱工资。”

这份承诺,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很快,便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23年7月,村民纳发波成为第一个将重卡无偿加入村集体公司的驾驶员。“我们自己单干的时候,大家竞争很激烈,每吨废渣的运输价格不一样,一公里每吨5毛钱都有人拉。还有的跟私人老板干,又存在亲疏远进的关系,和老板关系好,就能拉的东西又多又远,即便这样,因为管理混乱,也有不按时结账的情况。”纳发波说,自己三年前给私人老板拉货的账,现在都没结清。

村支“两委”成员的宣传和纳发波的加入,带动村里二十几个重卡驾驶员的加入。2023年4月,攀枝花市迤拉劳务运输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成立后,村支“两委”成员积极奔走、招投标,与攀枝花市人和兴工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综合渣场运输协议,为迤资园区的5家企业运输废渣,目前公司月均运渣量达9万吨、运费80余万元。

驾驶员来与村集体公司签安全协议

现在,纳发波没有了以前的烦恼,“最大的感受是管理规范了,收入也上来了。”他说。村集体经济公司以规范运营带动村民增收,始终公正派单、科学分量、有序运输,对车辆分3组实行轮流派单制,每车平均每月拉货15—20天,既让私车有利可图,也有效遏止车主间恶意杀价、无序竞争等行为,运输市场逐步恢复稳定有序。同时,村民通过车辆入股、劳务参与等方式,运输业务平均收入1.7万元—3万元/月,较分散时期增长约10%。纳发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拉废渣每月的毛收入在2.5万元左右,但不一定能收到,现在每月的毛收入在3万元左右,而且村集体次月按时结算费用,再也不担心拿不到钱了。”

活水穿渠过,千亩旱田笑。驾驶员增收时,企业成本也实现“双降双升”,运输综合成本降低10%,涉村矛盾纠纷降低70%,货物运输效率提升40%,交付准时率提升90%。

小山村的“共富”逻辑

目前,攀枝花市迤拉劳务运输有限公司已实现盈利,2024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7万元,但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的公司管理层仍未领取工资。

原来,按照约定,管理人员可以按村集体经济公司总收入12%提取管理费,作为日常运营管理费用,由村支“两委”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村民小组分红方案,分红后剩余利润全额提取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用于进一步完善村内产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公司共提取约6万元管理费用,因前期成本较高,管理层主动放弃领取工资,现已全部投入公司运营。

为推动全村实现共同富裕,刘有良,冯仲渝会同村支部”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集体公司多次商议后决定,接下来,管理层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发展需要修订公司章程,进一步规范成员权责,加强财务与资金监管,推动公司制度化规范化运营。“想让群众拿到更多钱,等优化了分配机制,再给我们发工资也不迟。今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有望再创新高,也给村民分一分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起祝彪高兴地说。

从3万元到227万元的裂变,集体经济账簿上跳动的数字像一场地壳运动,当集体经济账目出现在全村各组公示栏接受老百姓审阅,那个曾让支部党组织蒙尘的“涣散”标签,终被金沙江的浪头卷进了漩涡深处。

刘有良表示,未来,村集体经济还要借力金沙江大峡谷度假区开发,叠加影视剧作的影响力,以“温泉度假、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为主导方向,鼓励引导村民发展露营、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擦亮拉鲊旅游名片。加强对园区企业的运输服务保障,持续做好芒果、早春蔬菜等主导产业的要素保障,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千万,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李媛 车东洪

编辑:苏虎 伍家秀

校对:杨正鹏

审核:江潇




10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