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一场主题采访活动,吸引全国百家党媒的200名代表齐聚——我们在嘉兴“遇见”了什么?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2025-04-24 09:36
3

海宁市长安镇天明村,紫藤花如串串珠链,层层叠叠,仿佛一片紫色瀑布恣意倾泻;

长安镇天明村紫藤花

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湖面上,桨板爱好者灵动的身影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

南湖大景

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色彩斑斓的农民画点缀在村庄的墙面上,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梦中画境;

……

生机勃勃的景象背后,涌动着“嘉禾共富”的实践浪潮。

南湖区余新镇

4月16日至19日,应“AI赋能 智媒变革”地市媒体交流暨城乡融合看嘉兴百家党媒主题采访活动邀请,来自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近200名代表齐聚浙江省嘉兴市,共话媒体融合的未来与城乡融合的蝶变。

4天,我们在嘉兴“遇见”了什么?

遇见“惊喜” 非遗就是生活

走进胜丰村,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绘制在墙面上的农民画,笔触间透着一种独特的江南韵味,将整个村庄装点得诗意灵动、趣味盎然。

胜丰村的农民画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江潇 摄)

胜丰村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秀洲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村上建立农民画创作基地和农民画创作个人工作室,开展“假日农民画非遗课堂”等一系列研学课程、体验项目,让古老非遗薪火相传,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蝶变”。

胜丰村的农民画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江潇 摄)

“我们不能等不能靠,总要自己想办法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喜欢。非遗如果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不能传承,那就失去了意义。”农民画艺术家缪惠新说。

农民画是装点村庄美景的艺术品,更是乡村产业的“引流器”。

该村以农民画为核心,借助省3A级景区菱珑湾的打造,成功蝶变成为集“村、景、文、产”于一体的“江南诗意栖居地”,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位于钱塘江边的长安镇金港村,历经800余年传承与发展的“滚灯制作技艺”,获海宁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称号。

滚灯制作。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江潇 摄)

“我们重点培育非遗滚灯传承特色项目,请来‘滚灯’非遗传承人戴达华传授这门‘老底子’技艺。”金港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开设“滚灯”制作培训、舞“滚灯”培训、青少年拜师礼仪活动等。

“非遗+旅游”“非遗+美食”“非遗+文创”……在嘉兴,众多“非遗+”的打开方式,让非遗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的气象万千成了烟火生活中的点滴精彩。

遇见“活力” 棒球撬动共富

“农文旅+体育”,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林埭镇徐家埭村,正上演一只棒球带动全村致富的乡村故事。

曾经,徐家埭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2018年,村党委书记刘建群做出大胆决定:将发展的“赛道”从传统养殖业,转向充满活力的棒球特色产业。

棒球村

当年11月,徐家埭棒球基地落成,成为全国首个符合标准的青少年“乡村棒球场”。此后,承办了国家级、长三角区域等各类青少年棒垒球赛事40余场次。

如今,村里“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热闹非凡。而高规格的棒球赛事,成功盘活了村里的餐饮、民宿等文旅资源,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甜头”。

“去年,各类业态经营总收入达6900万元。”在棒球乐园景区,采访团跟随工作人员参观星火农场、八大碗餐饮、万高唯艺展中心等12个业态。一个江南乡村,始终致力于延链补链强链,逐步形成集“棒球赛事、运动休闲、餐饮住宿、农事采摘、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游产业链。

以棒球带活景区,以景区带富全村。短短几年间,徐家埭村集体经济总收益从不到200万元增长到1500万元,成功跃升为美名远扬的“中国棒球第一村”,探索出了一条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新路径。

在嘉兴,采访团看到,乡村业态有“体育+”赋能,也有“文化+”的加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美丽经济的案例比比皆是。

QQ农场

在平湖市林埭镇陈匠村“葳乡田园”,农田被划分为470块15平方米的方块,耕种者只需每天花费两元钱,就能拥有一片现实版的“QQ农场”;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建设打造“陌上桑田、蚕乡云龙”蚕桑文化主题景区,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以“中国蚕桑文化习俗研学村”为定位,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遇见“绿能” 绿电点亮尖山

“震撼!”这是采访团参观完尖山新区后,不约而同发出的感叹。

阳光洒落,鳞次栉比的厂房屋顶上,一片片光伏板泛着蓝光。海宁尖山新区是百亿元级工业强镇,也是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

采访团登上观景台,在空中俯瞰尖山全景,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不远处,风力发电机的巨大叶片正悠悠转动。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协同运作的景象尽收眼底。

在尖山,企业屋顶安装光伏设施已成为“标配”。如今,232家尖山企业成功安装光伏发电设施,这一数量占到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74.1%,铺设面积占区域屋顶总面积的70%以上,全年发电量超4.06亿千瓦时,在全国同类工业园区中遥遥领先。

海宁尖山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基地,以源网荷储“四维联动”,成功破解了新能源发展中的诸多痛点。在“源”侧,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绿色能源源源不断注入电网;在“网”侧,加快电网升级,实现309个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全覆盖;在“荷”侧,将空调、充电桩等可调节资源接入控制大脑,在企业开展“供电+能效”服务;在“储”侧,实现集中式与分布式、电网侧与用户侧互济,先后建成省内最大的独立储能和用户侧储能,总容量突破7万千瓦。

为推动绿电交易更加高效,尖山勇于探索绿电交易全新模式,为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作为我国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尖山在绿色能源的助力下,正向着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未来大步迈进。



记者:江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提供)

编辑:杨正鹏

校对:伍家秀

审核:周红

3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