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5.4%背后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 2025-04-25 09:25
35

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27.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回顾我市一季度各项工作,这一数字折射出攀枝花经济纵深推进的韧性与活力,展现出攀枝花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破局之道。

图片

王禹豪/摄影

底盘之固:工业脊梁撑起增长空间
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我市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累计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58.8%。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化工等六大主导行业增加值合计增长7.3%,对全市贡献率为83.6%。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攀枝花对“工业强市”的坚守与突破。
“硬支撑”夯实转型根基。红格南钒钛磁铁矿首批建设项目开工,标志着全球最大钒钛磁铁矿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作为我市一季度总投资306亿元的127个重大项目之一,其背后是“钒钛+清洁能源”双轮驱动的产业逻辑:从传统矿采向钒电池、钛材深加工延伸,从单一资源输出向“采选冶+新材料+新能源”全产业链跃升。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幅达32.4%,展现出产业结构的“高、新”变革。
“软实力”激活内生动力。在仁和区光电信息产业园,中顺科技LED封装、攀科电子PCB线路板等项目加速落地,折射出我市“3456”工作法的制度创新:通过“三张清单明责任、四化推进保节点、五步协调解难题、六个一强保障”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实现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护航。这种将政府效能转化为发展势能的实践,为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季度,全市上下快马加鞭、真抓实干,奋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22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34.4%,超时序进度9.4个百分点。
创新之核:从资源依赖到创新突围
面对“双碳”目标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双重挑战,我市的破题之道写在科技创新的基因里。一季度,全市三招三引“突破战”捷报频频:2025年春季招才引智活动相继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9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63人;旨在以高能级创新平台赋能钒钛资源绿色开发与高效利用的金江实验室等平台加快建设,勾勒出从“资源之城”向“科创高地”的攀登路径。
“向新而行”重塑产业逻辑。在攀枝花,钒钛合金正实现从航空、航天到人工关节材料的跨越;新能源产业正从制氢向燃料电池、储能装备延伸。这种转变源于《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以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培育战略:建设钒钛钢铁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化工等9个产业生态圈,建强21条重点产业链,既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又推动“老树发新芽”。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5%,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1.8%,产业发展动力十足。
全局之进:共同富裕试验区的破题实践
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的5.4%增长,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改革逻辑。从“一城突破”到“全域共富”,我市正探索一条资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两试引领”重塑发展空间。在仁和区福田镇,千亩蓝莓园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务工+股权分红”模式,让农户年均增收约2.3万元;在米易县,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基层就诊率提升至78%。这些实践印证着“共同富裕试验区”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双试联动的战略价值:通过振兴产业、改善设施、优化服务等,全力打好共富试验“总体战”,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市并进”“共富共美”构建发展范式。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科技优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创富荣市,统筹推进市域一体聚富、勤劳创新致富、和合善治促富、成果共享奔富,聚力实现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人文和美、生活甜美,多目标协同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光伏农业大棚既发电又产菜,城市更新项目同步植入社区托育中心……这种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深度绑定的模式,走出“既要GDP又要幸福感”的共富路径。
收入增加,消费更有底气。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9亿元,同比增长6.1%,作为今年经济的重头戏,提振消费开了个好头。    

从春天出发,向胜利迈进。我市牢牢把握发展新赛道、新机遇,紧紧围绕“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工作体系,拿出“不输一口气,努力争红旗”的精气神,坚决打好共富试验“总体战”项目建设“攻坚战”三招三引“突破战”,向着全年目标破浪前行。



记者:晏洁

编辑:苏虎 杨正鹏

校对:伍家秀

审核:周红

35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