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花开有声 共富共美 | 从枝头甜到心头!攀枝花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21亿元

四月的攀枝花,金沙江畔的艳阳催熟了红宝石般的樱桃。在仁和区啊喇彝族乡的千亩樱桃园里,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与收购商的货车引擎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春日乐章。
红宝石般的樱桃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1.19亿元,同比增长3.8%,传统产业稳中有升,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特色果业托起“金饭碗”
清晨,起查喇村苍蒲地组的薄雾还未散尽,村民张平家的果园已是一片忙碌景象。6名采摘工正将玛瑙红、黑珍珠等新品种樱桃装入筐中。
“现在每天能采300多斤,电商订单占三成,游客采摘占两成,剩下的都发往成都、昆明。”张平抹去额间汗水,指着园内不同品种的樱桃解释:“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帮我们改良了品种,早中晚熟搭配种植,采摘期能延长到五一节后。”
起查喇村是当地樱桃主产区,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为提升产量和品质,村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组织果农培训,并探索“樱桃+魔芋”的林下种植模式,实现二次增收。成都收购商刘智明表示:“这里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好,在成都每斤能卖到35元。”他的冷链车每天要运出约3000斤樱桃,高峰期要雇20个临时工分拣装箱。
智慧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在盐边县桐子林镇,智慧农业正为芒果产业注入新活力。金河村300亩芒果基地内,“智慧云空间弥雾系统”通过银色管道连接每株果树,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果农冯正伟轻点手机,系统便自动启动,细密的水雾弥漫林间。他兴奋地说:“‘数智兴农’模式就是好。我们村有758户芒果种植户,去年收入最高的一户超过260万元。”
“智慧云空间弥雾系统”启动,细密的水雾迅速弥漫在芒果林间,滋养着芒果树
据研发企业负责人周丽萍介绍,该系统可节水70%、省工95%,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30%,亩产基本实现翻番。目前,全市及周边省市已有4000余亩农田在运用该系统,推广建设还在稳步进行。“我们今年建设任务是1270亩,通过前期努力,有640亩已经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目前正在抓紧对300亩芒果基地开展建设,预计6月底能交付使用,让更多农户体会科技的魅力。”周丽萍说。
制度创新筑牢“发展基石”
作为全省首个建立“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城市,攀枝花通过“科技强农+智慧富农+数字惠农+智税助农”四驱赋能,持续改良品种、降低成本、拓宽销路,培育农业产业“黄金果”,造就特色产业“亿元村”,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子。
制度体系下,攀枝花在特色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优化调整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4+1”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建成稻菜轮作粮经复合基地10万亩,亩均产值达到3万元以上;特色优质水果面积120万亩,产量75万吨;喜温蔬菜面积30万亩,产量114万吨。
此外,攀枝花还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通过优化调整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了一批优质晚熟芒果基地和其他特色农产品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立完善联农带农强农惠农机制,确保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达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攀枝花正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答卷。
记者:李媛 车东洪
编辑:李青梅 伍家秀
校对:杨正鹏
审核:吴禹涵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