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关注民生 我市立法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2025-05-07 17:38
4

2025年4月28日,攀枝花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攀枝花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标志着我市噪声污染治理法治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条例计划于2025年6月第二次审议表决,并报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正式施行。

民生所盼 立法回应噪声治理之需

“晚上工地施工噪音不断”“广场舞音乐声太大影响休息”……近年来,城市噪声污染成为市民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新条例以‘关注民生’为核心,既保障群众安宁生活,又服务城市发展大局。”市人大法制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立法紧密衔接202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攀枝花实际,创新设立了多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规范。

创新亮点 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记者梳理发现,新条例呈现三大创新亮点。

在权责划分上,明确生态环境部门统筹监管,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依职责分工,形成“统一监管+行业主责”的高效治理模式,彻底解决以往职能交叉、监管缺位的问题。

全领域分类管控是新规最大特色。建筑施工方面,严格限制噪声敏感区域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作业,特殊情况需取得项目主管部门证明并提前公示;社会生活领域,对医院、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娱乐健身活动,从区域、时段到音量都作出明确规范;交通运输领域,则鼓励采用低噪声路面材料、改进减速带等技术手段降噪。

居住环境噪声治理体现细致民生关怀。装修噪声被严格限定在工作日非休息时段及法定节假日禁止施工;居民住宅区共用设施设备从建设源头就要求做好降噪设计,已建成设施也需加强维护管理。

法治护航可持续发展 打造“宁静城市”新名片

“新条例的实施,将是攀枝花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市人大法制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严格执法监管与全民普法宣传相结合,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噪声治理新格局,让"宁静攀枝花"成为城市宜居新名片。



通讯员:夏芸

记者:肖憶

编辑:苏虎 杨正鹏

校对:贺欣

审核:喻薇

4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