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调解劳动仲裁结案6496件 我市探索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新模式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近年来,我市以“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为总牵引,在守住仲裁“准司法”底线的同时,积极拓展调解服务灵活性,融入企业、劳动者和基层,探索构建“平台筑基 + 机制牵引 + 多元共治 + 数字赋能 + 服务进阶”的“五位一体”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路径。
平台筑基方面,我市健全调解组织体系,构建“企业强根基、行业补短板、地域全覆盖”的立体化调解网络,截至2025年,非公企业调解委员会组建率达88.4%。同时强化调解队伍建设,聘任律师、退休仲裁员、退休法官等专业调解员80余人,举办五期培训共300余人次。此外,设立27个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调解员先锋模范作用,并确保经费保障,解决基层调解组织运转难题。
机制牵引方面,建立源头动态监测机制,通过走访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等方式,2024年召开7次劳动关系联席会议,开展257次用工体检,提前化解矛盾。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四个一”模式,提升争议化解质效。出台《攀枝花市工会调解员管理办法》,将调解成效纳入考核,公开投诉举报渠道并人工回访案件,截至目前,全市调解劳动仲裁结案6496件,成功率88.89%,履行率82%。
多元共治环节,我市打造“一调三联”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体系,今年以来办理相关案件237件,平均审理周期10天。整合各方力量建立“仲裁先期评判 + 工会介入调解 + 司法确认执行”的闭环机制,稳慎处理重大争议。在化解争议基础上,帮助企业和劳动者树立争议预防意识,倡导理性维权,实现充分就业与致富增收。
数字赋能领域,我市依托“人社部在线调解”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电话等支持劳动者在线“一键申请”调解,实现调解仲裁程序全流程贯通。加强与法院、市场监督等部门端口对接,推行调解责任“清单化”等“五化”举措,减少当事人维权成本。
此外,我市以“四心”(热心帮助、耐心解释、诚心解困、公心调解)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盐边县创新“双语”调解化解20余起案件。推广“职工说事、工会说理、调解员说法”的“三说调解”工作法,2024年西区通过“三说会堂”化解争议12件,追回薪资11.56万元。推行“公开调解”,实现“调解一个案例、带动一片区域、影响一个领域”的辐射效果。
通讯员:李邦艳
记者:薛琪舰 梁波 文/图
编辑:李青梅 杨正鹏
校对:贺欣
审核:喻薇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