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西区:“开疆拓土”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增收

7月4日,记者见到西区格里坪镇景怡社区的残疾居民孙勇时,他已在攀枝花欣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上班。孙勇表示,拥有一份自食其力的稳定工作,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据景怡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维介绍,孙勇患有听力四级残疾,日常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此前,孙勇因身体条件限制,就业渠道较窄,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面临较大的压力。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孙勇的技能特长、身体状况和就业需求后,经多方联系和沟通协调,6月10日,让他在东区的攀枝花欣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顺利入职。
孙勇在工作中
稳就业,保民生。今年4月,西区制发了全市首个就业困难群体跨区域就业创富帮扶方案并推动实施,带动就业困难群体“造血”式增收。景怡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广泛宣传跨区域就业交通补贴政策,并主动向孙勇解读政策内容,告诉他完全符合跨区域就业的要求。工作人员为孙勇办理补贴登记申请手续,详细指导他准备所需的有关材料,并告知他工作满6个月后可以来办理一次性申请,确保这项政策能够及时、精准地落到实处。
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区制定的这个方案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处于非就业状态且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或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3.33万元的群体为重点,对区内跨镇(街道)就业或在区外实现就业对象给予6个月的交通补贴,鼓励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人员充分就业,缩小收入差距。
西区依托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服务平台,精准锁定就业困难、失业、低保、残疾“四类人员”,对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求职意向、技能水平、培训需求等信息进行采集,量身制定“一人一档一策”就业帮扶计划,按需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帮扶对象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目前,西区共精准识别帮扶对象1471人,累计组织家政服务、叉车司机、无人机驾驶等就业培训7期、培训259人次。
同时,西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跨区域就业帮扶政策,实行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双选”链接机制,加强与辖区企业协作联系,引导用人单位开发并吸纳与就业帮扶对象适配度高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对接区外企业70余家,推介操作工、销售等岗位480余个。跨区域就业帮扶政策出台后,西区开展政策宣传解读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册500余份,开展帮扶对接服务400余次,实现40余人跨区域就业。
记者:周越
通讯员:郑常伟
编辑:苏虎 伍家秀
校对:张婧
审核:郑淇夫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