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亿元村”里芒果香 屋顶“绿电”点亮致富光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2025-07-17 09:47
0

个大饱满的芒果挂满枝头,光滑锃亮的光伏板整齐铺设在屋顶,错落有致的楼房布满村落,绿植环绕的街道纵横相连……从省级贫困村蝶变为“亿元村”,从荒坡秃岭变身绿水青山,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依靠芒果产业和绿色低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插入的图片

混撒拉村全景

科技为笔,绘就芒果增收新画卷

站在海拔1600米的混撒拉村,湛蓝如洗的天空下,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展开来。黄白相间的芒果袋,似繁星般点缀在这片绿意之中。微风拂过,浓郁的芒果甜香扑面而来——“攀西芒果第一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插入的图片

仁和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园

“大数据让果农告别了‘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日前,记者走进全新升级的混撒拉村芒果展示馆,村党总支书记邹胜洪指着智慧大屏对记者介绍:“借助传感器同步过来的数据,果农们能精准把握施肥、套袋的最佳时机,让芒果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屏幕上,全国芒果价格走势、各产区信息及土壤墒情数据正实时跳动更新。

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在混撒拉村体现得淋漓尽致。走进芒果示范园,孢子捕捉仪、芒果运输轨道、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插入的图片

水肥一体化芒果灌溉系统

从“看天吃饭”到“数据卖果”,混撒拉村的农业生产已经发生改变 。自1988年第一棵芒果树落户混撒拉村,经过多年发展,芒果产业从零星分散转变为连片规模,传统种植业升级为现代化农业产业。如今,混撒拉村种植晚熟芒果2万余亩,年产量2万余吨,年产值近亿元,成为仁和区芒果现代农业园核心区。

屋顶生金,阳光点亮乡村新经济

漫步在混撒拉村,仿佛置身于一处静谧的度假胜地:白墙黛瓦的楼房鳞次栉比,街巷间绿植繁花相映成趣,处处鸟语花香。

“这些光伏板不仅能遮阳,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记者走进村民彭国翠家,看到宽敞的院子上方,54千瓦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她笑着跟记者算起经济账,“光伏板每天能发电200多度,卖给电网每月能收入约2000元。而自家一年的电费才1000多元,光伏板每年能带来超过2万元的净收入!”

插入的图片

混撒拉零碳示范村

得益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混撒拉村年均日照时长超过2700小时,成为发展光伏产业的天然宝地。在这里,灿烂的阳光正不断转化为村民手中实实在在的财富。目前,全村20余户农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6500平方米,年发电量达60万度。

光伏路灯、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村中的“绿碳”生活远不止于屋顶。占地400平方米的“归园田居”和1000平方米的光伏活力广场,2024年光伏售电收入58万元,减少碳排放量2750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通讯员:杨懿

记者:李媛(仁和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编辑:苏虎 杨正鹏

校对:邓欣

审核:吴蔚

0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