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用青春视角“约见”盐边乡村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攀枝花盐边县专项集体调研活动举行

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盐边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特色消费集群打造等业态,思考如何将资源禀赋更高效地转化为产品、品牌乃至市场竞争力,多领域探索攀枝花乡村振兴路径......
7月2日、3日以及7月13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攀枝花盐边县专项集体调研活动分两个批次在盐边县举行。来自全国31所高校的近500名师生以专题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前往联合村、红格村、鲊石村、昔格达村、太阳湖公园、四川盐边金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点位,为盐边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创意,为攀枝花乡村振兴探索路径。
团队合影
这次用青春视角“约见”盐边乡村的实践,成为以“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助推落地”为宗旨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的重要环节。
“这次大赛设有‘滋味盐边—美食类赛题’‘美丽盐边—空间类赛题’‘创意盐边—活动类赛题’‘云上盐边—新媒体类赛题’以及‘多彩盐边—民族类赛题’五大类别共80道题,全部聚焦于乡村发展的难点。预计将有超过300个团队、2000多人报名参赛。”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副秘书长刘亚辉表示,本次大赛报名将于7月19日截止,经过初赛复赛两轮评审后,选拔出80支立项团队,于8月份再赴盐边参加训练营,并进行项目的深化和实施。
通过这次实践,大学生们从书本知识走向社会实践,开启了一次青春的头脑风暴。
“在书本上读到乡村振兴是一回事,但亲身来到现场,又是完全不同的冲击。”参加第二次调研活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学院学生纳斯瀚告诉记者,盐边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禀赋,还有许多生动的产业发展实践,需要赋予创意和设计,这让他感到青年学生在这里大有作为。
行走乡村
两次调研活动中,从传统古村落到创业园区,从美食街到特色钛陶馆,从田间地头到景区公园,作为主办方,盐边县的贴心安排,不仅帮助大学生们厘清了选题思路,也让赛题与盐边的产业场景紧密相连。
参加第一次调研活动的云南工商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陈金宝为此给盐边县写来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笮山巍巍,若水汤汤。在盐边,感受这片热土的深情厚谊与醇美滋养,如沐春风……”
联合村通过“轻投入、微改造”激活存量资源——用旧书置换盘活闲置空间,用蔬菜故事赋能土特产,用非遗表演增强游客粘性,这种营运方式,让陈金宝感受很深。他给自己及团队拟定了参赛方向——联合村特色研学打卡点创意创作,即结合联合村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策划并打造具有传播力和吸引力的标志性研学节点与体验内容。
目前,陈金宝团队的方案经过打磨已基本完善,核心创意和内容资料正式进入关键的效果图勾勒与深化设计阶段。届时,他们将组成5个队共30人的参赛队伍,参加随之而来的训练和比赛活动。记者了解到,参与调研活动的多个高校参赛团队都在厉兵秣马,加快进行方案完善和立项准备。
感受盐边
这次调研活动,也成为盐边县以赛聚才的招才引智模式探索。在活动安排中,该县以“赛题即场景,实物即答案”为抓手,集中展示了羊肉米线、惠民贡米、国胜茶、钒钛产业产品及傈僳族非遗文创等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产品,让赛题成为可以触摸、品尝和体验的产业图景,为师生的创作注入了更多灵感,打响了“四乡五里·智汇盐边”品牌。
“近年来,盐边县充分发挥生态人文资源,构建起多元化的招才引智路径和服务链条,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打造人才聚集的‘强磁场’。”盐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容表示,本次大赛将紧紧围绕青年赋能乡村、创新驱动共富的核心理念,紧扣青年与乡村共享、共建、共融、共创的目标,向青年学子们提供创业孵化、企业资源对接等长效支持,将大学生智力资源和更优质的乡村项目引入盐边,进一步提升盐边在人才吸引方面的优势。
通讯员:黄昊
记者:梁波 薛琪舰 文/图
编辑:苏虎 杨正鹏
校对:邓欣
审核:吴蔚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