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情系“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2025-07-19 10:44
0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小幸福美好。“一老一小”,既是牵动亿万家庭的“关键小事”,更是关系百姓幸福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我市聚焦老年群体健康守护与青少年成长护航,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让幸福底色持续鲜亮。

上午8点半,市医养康复示范中心里暖意融融。护士正带领老人们做康复训练,每个动作都细心纠正,确保科学适度。

“我们为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设计了早健身、午益智、晚娱乐的系列活动,让他们结交更多朋友,生活充满乐趣。”市医养康复示范中心主任助理袁林萍介绍道。依托市二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专业照护团队,该中心主要收治自理、失能、失智、术后康复及多种慢病共存的老人,现有床位206个,目前入住161人。中心提供康养、治未病、康复理疗、养生、安宁、疗护等“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真正实现 “康养就在身边,医疗随时保障”。

袁林萍表示,中心会第一时间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根据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照护计划。“每天医护人员都会进行健康巡诊,每周中医、康复、营养团队还会交叉巡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康复计划制定及营养干预等。”

“住在这里我都长胖了,这里住着舒服。”康养老人韩进平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王志道老两口已在此住了3年,他们说这里更像个温馨的家:“放了我们的结婚照,用了自己的卧具、床单,进来就像回到自己的卧室一样。”87岁的王志道家人在外地,2022年实施腰椎手术后,以重度失能、右髋压疮状态入住。通过中心的个性化照护,3个月后他便能下床,如今还主动当起 “互助志愿者”,常和老朋友们分享食物,“谁有好吃的就互相分享,生活多彩又温暖。”从病床到生活床的无缝衔接,从治病到养生的全程呵护,这种“医养结合”新模式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养老新可能。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7月15日,金海名都酒店员工宿舍内,单亲妈妈宋菊正收拾行李,准备带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女儿去成都做手术。4万元左右的手术费让月收入2000 元、还要支付房租和照顾生病母亲的她倍感压力。市关工委在了解到宋菊的情况后,为她申请了“绿色救助・关爱保”,不仅为她发放了一次性5000元帮扶金,还会在重大节日时送上抚慰金。“感觉很暖心,有人记挂着孩子,给了我们关怀。”宋菊感激地说。
“关爱保”是全省首个针对“急难险重”特殊青少年儿童的政府救助保险产品,也是我市帮扶特殊困难青少年的创新探索。据了解,市关工委已连续8年实施“青少年儿童绿色救助项目”,“关爱保”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升级,通过金融与公益融合,实现“持续公益”和 “有温度的保险”双重目标。目前,首批“关爱保”受益人共21名,救助金额达5.76万元。
攀枝花市关工委副主任马丽萍介绍,去年以来,市关工委争取省级资金近20万元,组织600余名特殊青少年参加免费公益夏令营,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开展37场次科普进校园活动;依托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整合善款、物资等190余万元,开展“老少牵手暖冬行”“阳光小梦想” 等十余个关爱项目,直接帮扶特殊青少年 5000余人次。“接下来,市关工委将继续深化‘五老’品牌建设,创新推进老少助共富行动。”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我市不断织牢织密的 “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正惠及千万家庭,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记者:梁芝羽 周越

编辑:苏虎 杨正鹏

校对:邓欣

审核:吴蔚

0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