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从管理难到全省经验样板——西区杨家坪社区的焕新之路

7月上旬,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和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攀枝花市西区杨家坪社区成功入选四川省完整社区建设可复制经验做法第一批清单。
杨家坪社区外景
这份荣誉,来自一个老社区的华丽蜕变。杨家坪社区作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攀钢家属区,这里曾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生活配套不足的困境。而新时代的完整社区建设恰如一场及时雨,为其注入了新生机。
如今,这个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家属区,凭借完整社区建设的扎实推进,已然成为全省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样板。
从“老破小”到“新样板”:一场蜕变之旅
杨家坪社区曾是典型的“老小区集群”——95%的房子是攀钢当年建的家属楼,随着时光推移,管道漏水、停车抢位、休闲娱乐场地少成了居民的烦心事。
“以前,年轻人开车回家绕三圈找不到车位,老年人下楼散步怕摔跤,大家都盼着能好好整整。”7月23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雯晴与记者交流时说,转机出现在完整社区试点工作启动后。
改造后的停车位
2023年10月,西区杨家坪社区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一。借着这股东风,在西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社区“吹哨”,集结了区民政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10多个部门组成“攻坚队”,按照各自职能,通过项目包装、资金争取、政策支持等措施,对杨家坪社区给予帮扶和指导。经过社情民意收集,最终敲定了一份“量身定制”的改造清单。
创新机制:政策护航,跑出改造“加速度”
“在杨家坪社区进行全省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中,成功的做法之一就是加强保障机制,其中最有效的举措是配套政策支持。”西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在土地政策方面,西区允许杨家坪社区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多种灵活方式利用存量用地。利用原康家坪社区300平方米办公用房改造为托儿所就是一个例证,它缩短了项目筹备周期,降低了建设成本。
孩子们在科普体验馆
在审批流程优化上,西区推行“体检先行—项目清单化”管理模式。组织多部门联合对社区现状进行全面体检,根据体检结果梳理形成建设项目清单,规划、住建、消防等部门协同作战,实施并联审批,提高了审批效率。
民生为本:小变化里的大幸福
“以前小区路坑坑洼洼,路面不平整,人老了走路都怕摔。现在出门就是小公园,快递柜、老年茶社这些啥都有,住得比以前舒心得多!”社区的邹家瑜老人最近逢人就夸家门口的变化。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质量。这是改造中居民最期盼实现的事情,也是党委、政府锁定的目标。
如今,走进杨家坪社区,“出门不堵了”“生活方便了”“服务上门了”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2000米坑洼路变成平整沥青道,新增的7个小型停车场有效缓解“抢车位”现象,充电场所解决了电动车车主的“续航焦虑”。
曾经的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居民身边的“万能管家站”。科普体验馆里的互动实验、趣味讲解让青少年们兴致勃勃。口袋公园成了遛弯、跳广场舞的新据点,100平方米的老年茶室也在紧锣密鼓打造中,未来将成为老人们品茶聊天、乐享晚年的温馨港湾。清晨有居民伴着晨光遛弯锻炼,傍晚则响起欢快的广场舞旋律,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惬意时光。
社区舞蹈队在排练
休闲长廊
“以前半小时的生活圈,现在15分钟全搞定。”居民夏菊华说,现在社区搞起了“一站式家政”,管道堵了、老人需要陪护,一个电话就有人来;快递柜、直饮水机就在楼下。
共建共享:居民当主角,社区更和谐
“城市改造不是政府唱独角戏,得居民自己说了算。”这是西区在推进杨家坪完整社区建设中的准则。
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人大代表、居民、物业管理者、社区干部坐在一起,按照议近不议远、议小不议大、议实不议虚的“三议三不议”原则,商议社区如何建设、环境怎样优化、困难怎么解决。大家齐心协力,遵循着“议一件办一件”的准则,许多老大难问题就这样逐步得到了解决。
退休党员带头成立自治小组,紧盯施工质量,让每一份改造资金都花在实处。
342名志愿者组成14支服务队,日常打扫卫生、帮扶老人,还能凭服务积分兑换超市优惠券,参与热情越发高涨。
四川银行、电信公司等“外援”也常来摆摊,免费贴膜、讲解防骗知识,贴心服务让居民连声称赞。
这样的共建共治氛围,让社区焕发出别样活力,连外卖小哥都深有感触:这个社区特别和谐,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未来蓝图:打造“不想离开的家”
“我们还要加装电梯、分雨污管网、装智慧路灯,连沿街墙绘都要换新花样,把这里打造成住一辈子都不想走的家。”孙雯晴说,“争取让居民办事更方便,居住更有幸福感。”
“从老旧家属区管理难到完整社区建设经验样板,杨家坪的做法证明,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办,就能画出最大的幸福同心圆。”清香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烈说,街道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用“匠心精神”雕琢社区品质。在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智慧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打破社区行政壁垒,推动跨社区资源共享。同时,持续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鼓励企业、商户等多元主体加入社区建设,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善、治理高效的完整社区样板,惠及更多居民。
记者:周越
通讯员:文丽云
编辑:李青梅 伍家秀
校对:邹耀
审核:吴禹涵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