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以“战”聚力稳大盘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盛夏的攀枝花,热浪与干劲一同激荡。共富试验“总体战”、项目建设“攻坚战”、三招三引“突破战”如火如荼,不断累积推动经济“列车”运行的动能。
市统计局7月18日发布的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1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这份经济“半年报”,离不开一个个拼搏的“你”,展现着一座进取的“城”。
李可/摄影
“新”潮澎湃
新,是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关键词之一。
新在哪里?
首先是新动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2.8%,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4.2%。 化工、制造业等精深加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是新项目、新机制。上半年,全市已成功引进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个,5-10亿元的项目9个。其中,投资20亿元的百兆瓦级新型薄膜光伏组件及其配套项目,将为全市新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投资10亿元的短流程制备钒电解液项目,将填补西南地区储能技术空白;全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在攀启动建设,其商业化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制备领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同时,我市构建了“市级链长亲自挂帅+行业牵头部门主抓+三招三引部门统筹+落地县(区)园区主责+国有平台企业协同+要素审批部门服务”三招三引新机制。“这意味着,攀枝花每个重大项目都配备了‘服务专员’,从洽谈签约到投产达效,全程保驾护航。”市经济合作局负责人介绍。
第三是新产业。东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心已引进4家企业,计划投资10.2亿元,打造14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建成6条航线、7个应用场景,服务于森林消防、禁渔监管等。
“活”力迸发
活力,是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又一个关键词。
何为活力?于个人,是那股子“精气神”,是干事创业的劲头;于城市,则是奔涌不息的“人气”“商气”“文气”等等,是发展的脉搏在强劲跳动。
发展的活力,在城市有机更新的“浪花”里。盛夏傍晚,盐边县桐子林镇南庭雅舍内灯光亮起,不时传出阵阵歌声。这个由旧粮厂改造而来的新型消费空间,集餐饮、小型演出与文化展陈于一体。根据4月印发的《攀枝花市共富共美城市有机更新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50个以上、年度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
发展的活力,在人流熙攘的市集里。消费兴则经济兴,消费活则经济活。作为今年经济的重头戏,我市提振消费开了个好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35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全省0.7个和0.1个百分点。同时,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更令人瞩目的是消费升级态势:限额以上家电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激增85.3%,家具、通讯器材、化妆品等类别均实现30%以上高速增长,折射出居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消费信心。
“升”机勃勃
投资提升、动能提升……“升”字贯穿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
先看投资。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个和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9%。上半年,全市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预计达15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2%。
再看引智。古人有云,“人才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足见人才高度决定着城市高度,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今年上半年,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走进清华、北大等高校,围绕攀枝花得天独厚的“六度”禀赋、诚意满满的人才新政等,面向高校学子进行推介。4场专场宣介会吸引了1.2万人竞逐1370个岗位。同时,“名校硕博攀枝花行”、“春秋招”、人才夜市等10余项活动,构建起“全时段”引才链条。
市科技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组织高校院所专场对接活动16次,与高校院所共建5个创新平台,谋划建设4个离岸科创实体,与12个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合作,签订9个市校合作协议,征集、推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00余项,推动22个重点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金沙江潮涌,发展战鼓急。期待全市上下持续形成人人争红旗、全员争优秀的生动局面,坚定坚决打好“三场战役”,推动经济继续向上跃升,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坚决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记者:晏洁
编辑:李青梅 伍家秀
校对:邹耀
审核:吴禹涵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