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博
  • 公众号
  • 数字报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详情

媒体团打卡攀枝花 解码“阳光康养”背后的融合实践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2025-07-28 16:01
0

7月26日至27日,攀枝花市“阳光花果城 康养攀枝花”文旅融合发展集中采访活动举行,来自中央、省级、市级及各县区的10余家主流媒体组成采访团,深入东区城市原点、盐边县红格镇金芋健现代农业公园、仁和区混撒拉村等特色点位,实地探访和沉浸式体验,全面解码攀枝花如何以“阳光+”为引擎,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实现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的起点,城市原点承载着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这里曾是十万人大会战的指挥中枢,如今通过“工业遗址+文化创意”的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据悉,城市原点基础设施及工业旅游文旅融合建设项目入选省级文旅融合重点工程,获1200万省级资金支持。以现有的11处历史文化建筑为依托,复原改造供销社,升级改造城市原点广场、兰尖故事博物馆、沿街两侧街景风貌,新建席棚子设计院、专家小院,配套旅游标识标牌、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

总投资3.5亿元的金芋健现代农业公园,以“魔芋”为核心,构建“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示范区。园区内,50余个魔芋品种在资源圃中培育,与云南农大徐素素科研团队合作,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病虫害发生率从35%降至2%,亩均增产1.5吨、增收3000元。据负责人介绍,园区已建成魔芋种质研究中心、智慧工厂、花园餐厅等设施,开发魔芋咖啡、健康轻食等文旅产品,2024年海外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当采访团来到位于东区炳草岗街道西海岸社区的拙务园时,仿佛穿越到了一个融合了江南韵味与工业气息的奇妙空间。园区分为外院茶咖休闲区、展厅非遗体验区及文创售卖区三大功能板块,每周开设扎染、竹编、长嘴壶茶艺等10余门非遗课程,已吸引超5000人次参与。

作为“攀西芒果第一村”,仁和区混撒拉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文旅融合,年接待游客量达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余万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同比增长40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0元、同比增长1.6%。

在为期两天的采访中,媒体记者们用镜头记录发展成果,用笔触描绘创新实践。大家纷纷表示,攀枝花以“阳光+”为引擎,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我感兴趣的是拙务园点位,像成都的文殊院,富有非遗文化和文旅特色,攀枝花在新消费场景打造方面很有想法。”凤凰网记者钱嘉在采访中表示,今后也将继续关注攀枝花在文旅发展转型升级方面的亮点工作。

“攀枝花的实践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新思路,这里没有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立足‘六度禀赋’,将文旅产业与农业、体育、医疗等深度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制片人杨建昆感慨道。



记者:薛琪舰 梁芝羽 文/图

编辑:李青梅 杨正鹏

校对:贺欣

审核:江潇

0

分享至:

精彩推荐
JINGCAITU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