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知行社科 | 民声看花城,青春践初心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升实践育人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织开展了第七届“知行社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个假期,我校学子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为主题,勇担时代使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格、锤炼本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见证他们的收获!

融合传播,探寻媒体为民价值

2025年7月22日至31日,我校新闻传播学院陈攀、张玲婧,文学院李佳琳,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怡伟以及南京审计大学彭馨玉组成“知行社科”暑期社会实践团,怀着“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的支持下,开启了一段聚焦民生实事的旅程。实践期间,实践团深入参观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探寻媒体在民生领域的传播路径与推动作用;走进社区,身体力行地协助解决各类民生问题,通过对记者、民众以及社区管理人员的访谈,深入了解民生现状与需求;在此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于融媒体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民声》栏目的一线采访与新闻报道……在一次次“枝叶关情”的奔走中,实践团学子把“人民至上”的初心写进攀枝花的烈日与烟火里,更用青春的温度,为民生福祉增添了新的亮色。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内部环境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于2023年3月15日正式成立,为市委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由攀枝花日报社、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整合而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全国首批60个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之一,该中心聚焦业务、平台、机构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2024年8月,其媒体融合改革案例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公布的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改革案例。通过深化改革,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努力讲好攀枝花故事。
活动筹备期间,实践团与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多次沟通,最终达成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合作共识,2025年7月22日,实践团的成员以内容生产部门民生组实习生的身份,跟随经验丰富的记者老师深入一线,参与各类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近距离感受新闻采制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实践团成员在融媒体中心大门前合影

协同发力,助力破解民生问题

暑期实践活动中,团队走访了多个社区,协助梳理并推动解决民生问题。
仁和宝兴北街26号宝灵小区29栋前,14个垃圾桶长期“超负荷”,千户居民和周边商户垃圾混投,臭气、蚊蝇扰民。实践团成员与记者一同前往现场,向居民详细了解垃圾堆积对生活的影响,并与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刘清莹等工作人员就解决方案进行交流。目前,社区已申请城市更新资金,计划在小区十字路口新建封闭式厢式垃圾房,预计8月底建成投用;届时原有垃圾桶将迁移,污水统一接入污水井,社区承诺定期冲洗,根治爆桶和异味问题。

宝灵小区垃圾堆积处现场

居民向实践团介绍宝灵小区垃圾堆放问题
西区陶家渡街道太平社区营盘馨苑小区21盏庭院路灯长期不亮,300多户居民夜间只能摸黑出行。实践团来到小区,从居民处了解夜间出行难题的具体情况,随后与太平社区工作人员协商路灯问题解决办法。社区联合西区住建局在两日内完成排查,已缴清电费并点亮大部分路灯,同时利用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加装6盏太阳能路灯。社区还将与盘馨苑小区自管委协同做好宣传引导,推动居民民主自治,探索无物业低成本长效管理模式,确保照明“长亮”。

实践团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营盘馨苑小区路灯问题的具体情况
东区枣子坪东街21号晨辉苑2、3栋排污管道已建成十余年,每三个月就发生污水倒灌,居民石本清家屡遭粪水浸泡。实践团抵达现场后,向石本清等居民了解管道堵塞的具体情况,随后与枣树坡社区工作人员就问题解决进行沟通,现今社区已按6000元预算申请动用住宅专项维修基金,106户中需71户签字即可施工。目前入户征询正同步推进,社区也已将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项目申报范围。

实践团在枣树坡社区协助社区与居民沟通协商

志愿者队伍清理下水道
实践团到达大河中路街道山人世家小区,通过问询多位居民得知,该小区共有208户居民且老人居多,而在小区外出的必经之路上已经10年无路灯,夜间出行需靠手机照明,曾发生老人摔倒事故。实践团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静锋处了解到,由于该路是小区内部道路,未纳入城市规划;开发商建设时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电池已超过3年质保期失效,其欲移交市政却因未验收被搁置,管理权属仍存在争议。大河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岳长程对实践团及记者表示:政府已实地走访,高度重视此事,正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寻求解决办法,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居民向实践团介绍山人世家小区路灯不亮的
具体情况

倾听心声,共绘宜居生活蓝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的协助下,实践团还深入晨辉苑小区和枣树坡社区,针对当地居民面临的下水道堵塞问题展开调研与实践,与一线记者、居民及社区管理者深入对话,从不同视角探寻民生问题的成因与破局之道,倾听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真实心声。
在晨辉苑小区,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居民石本清先生。石先生是一位73岁的退休电工技师,他向实践团反映,小区下水道频繁堵塞,污水和粪水反溢到家中,严重影响生活。在记者和实践团的帮助下,由石先生带头,社区协助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对下水道进行清理,短期内解决问题。如今,社区正积极申请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以求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真正做到主动关心民生、切实解决问题,提升居民幸福感。

实践团访谈石本清先生
在枣树坡社区,实践团采访社区党委书记陈杰。他提到,该社区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除下水道堵塞问题待解外,还面临诸多难题。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涉及线路、房屋结构及屋顶防水等;停车位极度不足,停车难成突出问题;居民活动场所匮乏,周边也缺少菜市场,居民买菜需步行半小时以上;出行不便,仅有1路公交且方向受限,影响居民出行、就业、就医、上学等。社区成立资管委(由网格员、党员、党员中心户和热心居民组成),负责小区基础清洁、垃圾清运等日常管理和协调;积极宣传老年人社保认证、特殊儿童关爱等政策并组织暑期免费托管班助力特殊儿童社会实践。陈杰表示,社区面临经费短缺、居民年龄层悬殊等困难,希望融媒体中心协调相关部门,也盼居民更支持社区工作,共同改善居住环境。

实践团访谈枣树坡社区党委书记陈杰
在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实践团采访了一位资深记者吴晓龙。吴晓龙介绍,融媒体中心通过热线电话积极收集居民诉求,报道内容聚焦工资拖欠、下水道堵塞等民生热点问题,致力于通过正面宣传推动问题解决,传递社会正能量。他强调,民生报道的核心是快速解决问题,尽量在现场协调解决。对于融媒体改革,吴晓龙认为其目标是适应时代发展,让更多人通过手机等新媒体获取新闻,同时,改革不仅细化分工使工作流程更加高效,还推动他拓展自己的技能范围,除了原本从事的写稿、采访工作,他还掌握电视稿写作、同期声处理等新技能。

总结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攀枝花市部分民生问题的现状与需求,还亲身参与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各成员深刻体会到,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民生幸福注入新的活力。
在攀枝花的烈日与烟火中,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民生,用行动诠释担当。通过与居民、社区管理者和记者的深入交流,他们深刻体会到民生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的紧迫性。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次努力,都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
实践团报道成果

实践团与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刘清莹就宝灵小区垃圾堆放问题进行沟通协商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媒体融合改革的先锋,不仅为实践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更以自身的行动展示了媒体在推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从社区的垃圾治理到老旧小区的路灯亮化,从下水道的疏通到居民出行安全的保障,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媒体的监督与推动,也离不开社区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实践团记录晨辉苑小区下水道堵塞的现场情况
实践团成员们在此次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民生问题的深刻理解,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深刻体悟。他们深知,青年一代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而每一次深入基层的实践,都是他们成长的基石。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用所学所思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实践团于枣树坡社区合影
攀枝花的民生故事还在继续,而“知行社科”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旅程也远未结束。他们将继续在实践中砥砺品格、锤炼本领,为民生保障增添新的光彩,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知行社科,他们的脚步还在继续,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实践故事……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