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网络中国节·七夕丨攀枝花这场集体婚礼超甜,金婚夫妇16年书信恋感动全场!

七夕当天的攀枝花仁和广场,浪漫值直接拉满!8月29日上午,3对新人与2对金婚、2对银婚夫妇,共同完成了一场温馨浪漫的集体婚礼,现场处处是爱的细节。
红地毯、鲜花、气球把现场装点得温馨又喜庆,没有传统婚礼的繁琐,只有简约而不失浪漫的仪式感。新人们在婚书上签下名字,一起在誓言卷轴按下“爱的指纹”,一句 “今天我们结婚啦!”甜到人心坎里。
“参加集体婚礼,我们想让幸福婚姻从‘简约’开始,向‘长久’走去。”新婚夫妻税星龙、皮鲡忆对未来满是憧憬。
集体婚礼上,金婚夫妇高先友和黄吉超夫妇作为“幸福榜样”,分享了他们的爱情故事。高先友当兵16年,妻子就等了他16年,16年间两人靠200多封书信维系感情,“这期间她给了我很大的支持。”高先友望着妻子满眼爱意。这份“车马慢,一生只爱一人”的深情,让在场新人感动不已。新人蔡笠爽说:“想和他们一样,一辈子白头偕老,只爱一个人。”
幸福从不需要排场,真心相伴才是最珍贵的浪漫。仁和区民政局副局长胡宗志说:“集体婚礼是对幸福本质的回归,未来还会推进婚姻家庭辅导进社区,倡导文明新风。”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爱情故事:
王大清、段桂芬夫妻:他们携手走过五十五载风雨。至今,80岁的王大清仍为妻子拢发,79岁的段桂芬总为他夹菜。儿女孝顺,孙辈绕膝,四代同堂的家充满欢声笑语。今年深秋,曾孙即将诞生,老两口相视而笑,眼里映着七十年代那场简朴婚礼上,彼此年轻的模样。岁月无声,爱有回响。
高先友、黄吉超夫妻:1963年冬,高先友赴沈阳当兵,黄吉超在家乡教书。一纸书信,跨越山河。十六载春秋,两百余封手写思念,抵过万重山水。1969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十年后,他们并肩踏上攀枝花的土地,如同当年并肩走在校园树下。青丝已成白发,而那双紧握的手,仍如初见时温热。
高先明、魏昌沛夫妻:他没有鲜花和礼物,却在每个黄昏为她烧一壶热水泡脚;他不会说甜言蜜语,但总记得她随口提过的想吃嫩枇杷,跑遍山头也为她寻来。高先明在父母跟前是孝子,在妻子魏昌沛面前更是用一生践行着朴素的誓言:你要的,只要我有,全都给你。六十载春秋,他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将日子过成了细水长流的诗。
刘文光、胡晓明夫妻:五十年前,成都小伙遇上重庆姑娘,一口火锅定终身。没有婚礼,是刘文光藏在心底半世纪的歉疚。今日,她白发披纱,他颤抖着手为她戴上戒指。儿孙满堂的掌声中,他哽咽道:“欠你的仪式,今天补上。”她笑着落泪,一如当年那个为爱翻山越岭的辣妹子。巴山蜀水,见证着迟来却从未缺席的浪漫。
税星龙、皮鲡忆夫妻:什么是爱?是初见时税星龙的拘谨,是皮鲡忆电话里困到迷糊却不舍挂断的嗡鸣,是他第一次手忙脚乱为她擦泪的笨拙。岁月无声,却将每一个心动瞬间,都谱成了相守的永恒。
蔡笠爽、陈待锟夫妻:那场堂哥的婚礼上,返乡归来的姑娘陈待锟,遇见了盐源伴郎蔡笠爽。缘分让两条平行线悄然交汇。在七夕这个特别的日子,他们紧握双手,从民政局红本到手,再到集体婚礼的誓言交换。芒果与苹果的香气仿佛交织空中,一如他们交融的人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崭新的篇章,正带着攀西阳光的温度,温柔启幕。
毛建国、施小风夫妻:他们在一次美食当中相遇,看到一个姑娘的委婉,看到一个男孩子的担当与勇敢,早已将爱意融于烟火气当中。
记者:梁芝羽 管雨佳 实习
编辑:李青梅 杨正鹏
校对:张婧
审核:喻薇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