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目标“世界一流”!四川发布产业规划,攀枝花将迎新机遇

新能源产业
作为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
对于我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能源局
近日联合印发
《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
发展规划(2025—2027年)》
(以下简称《规划》)
明确了从目标到路径、从布局到任务
的完整实施方案
为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截图自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一起来看重点
👇
锚定“世界一流”目标
形成“一集群、一基地、一高地”
《规划》以“建成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为核心目标,从产业规模、产业链条、创新能力等多维度制定了具体目标。在产业规模上,明确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同时,针对光伏、风电、氢能、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逐一规划了详细的发展路径。
立足我省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空间和应用市场,《规划》提出将形成“一集群、一基地、一高地”的专业化、协作化、联动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格局。
“一集群”即世界级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明确将不断培育壮大成乐眉宜光伏产业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自攀氢能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我省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基地”即世界级优质新能源开发基地。重点推进阿坝州、凉山州、甘孜州、攀枝花市等“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快打造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中上游4个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在成都、绵阳、德阳、乐山、宜宾、达州、广元、南充等电力负荷中心区域,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和市政工程光伏、旅游驿站建设等。
“一高地”即氢能综合应用示范高地。将以成都为中心,分批打造“川藏线”“成德眉资都市圈”“攀西雅成”等绿色氢路。依托成都、内江等地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试点建设氢能机车运营线。发挥泸州、广元、南充、宜宾等沿江港口优势,开展氢能港口物流和氢动力船舶示范,打造四川“氢港”。
新能源产业链集群发展图
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将新能源产业列入省“三首”重点领域
为实现“世界一流”目标,《规划》围绕创新、集群、转型、生态、应用五大维度,提出针对性重点任务。
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规划》提出,四川将支持链主企业参与国家相关专项,开展联合攻关,滚动实施一批重大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推动高校设置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等具体任务。明确到2027年,实施攻关任务30项以上,新增培育国省级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
加快集群式产业链升级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提出力争到2027年,四川将形成千亿级“链主”企业1-2户、百亿级“链主”企业10户、“专精特新”企业50户、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50户。此外,在实施重大项目筑基攻坚方面,将对符合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在审批服务、项目用地、生态能耗等方面给予支持。
川西高原上的太阳能光伏板
推动产业智能绿色转型与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协同发力。《规划》提到,将积极创建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建设新能源领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产业生态优化方面,不仅支持国有资本采取控股、参股、战略持股等方式扶持优质企业,还将新能源产业列入省“三首”重点领域,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加大首购首用政策支持力度。
应用是产业发展的“试金石”。针对加快拓展应用市场规模,将重点推动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风电;重点推进氢能在中重型、中远途车辆上的应用;积极推进氢能在轨道交通、内河航运、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构建氢能交通应用网络。此外,还提出将推进风光氢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等。
提出七项保障措施
有条件的市(州)可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为确保发展目标与路径有效落地,《规划》从组织、政策、要素、金融、人才等七个方面给出保障措施,为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既要加强组织协同,又要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两重”“两新”、专项债券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改造、科技研发攻关以及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
攀枝花迤沙拉山谷风力发电机
强化招商引资方面,将常态化开展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快招引一批全国全球新能源领域知名企业。完善要素保障方面,《规划》明确,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削峰填谷降低制氢成本。
加大金融保障方面,《规划》提出,有条件的市(州)可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鼓励银行、保险、社会资本等机构对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同时要求,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完善创新创业人才灵活服务体系,强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件
来源:四川发布
审核:孙昕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