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与花儿

夏日绽放的书香

读书是会上瘾的。夏季高温,但一书在手,大概就是最放松的时刻——内心清凉加鸟语花香。因为读书不再出于自律,而是自然。
图源:知乎
想起了自己关于读书的些许往事,那是生命中崭新的时刻:有梳着麻花辫,身穿背带裙的少女雀跃着从新华书店走出来,中学光阴都消磨在卢梭、巴尔扎克、华兹华斯、聂鲁达的巨人思想里,上瘾的通道一旦打开,便会无休无止,母亲给的零花钱统统流进书店。人和人有时很相似,遇到一好友牵着女儿迎面而来,书里还握着书,简短的寒暄,大太阳下,我和她仿佛看见自己十来岁所向往的风花雪月,快三十而立的激流勇进。现在知天命的年龄,不知道她是否依然读书,我是真正在阅读里读出了一个圈子,书与书之间,书里书外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千丝万缕。
梁文道说:“阅读是一种精神操练,一个人的书就是他的灵魂。”我从小就相信书里有魔法,可以打败孤独、消沉、自卑,牢骚;可以驱散老旧的闷热的楼房里的夏日。那时候没有空调,母亲一遍一遍泼水在房间,让我获得一点凉快感的同时可以静心读书,《围城》《倾城之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汗水吧嗒吧嗒滴落纸张,浸润文字,我也不去擦拭,我知道多年后再翻阅它们时,某几页有我的成长阅历,那几页纸不会平整,会有小小的痕,汗渍早就消退,学识已藏于脑海。
图源:小红书@早蓝的岛上花园
年少时买过许多很厚重的书,那些书后来辗转去到了朋友家里、学生手里、社区的书屋,我不觉得舍不得与可惜,好书就是要分享给别人,流动起来后,喜欢阅读的人能在不经意间和我重逢与作家的某句话、某个故事情节,我能想象他们和我一样泪盈于睫的时刻,也有掩卷沉思的时刻。他们甚至跟我一样迫不及待做读书笔记,打电话告诉下一个热爱书籍的朋友为什么要读好书,那些侃侃而谈、神采焕发的时刻,都发生在以书消暑的季节,留有我笔名和购书日期的一本本名著,在小范围的圈子里安家,那就是一个人的万里挑一的有趣的灵魂。
图源:小红书@子安摄影
我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会让人安静下来的。最近在给小学生做公益绘本导读,有几个孩子就会沉浸在书里面根本出不来,我特别欣慰,大概已经知道他们从此放不下书本了。我讲起其中一本书《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有喜欢画画的女孩儿马上被吸引,很着急地表白:“老师,我家附近有荷塘,我见过荷花。我可以照着书上的彩图画下来送给你。”我们开始交流起来,跟随作者的笔触,见证了莲子悄然落入泥土的瞬间,看到莲子在泥土中静静积蓄力量,看到它生根发芽,莲叶逐渐长大,直到有一天莲花盛开,美丽而优雅。我们约定,这个六月带上这本书,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去看荷,在现场朗读《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营造家庭书香,让阅读习惯也扎根下来,等将来讲一个小男孩小女孩的阅读成长故事,那是生命不断循环不息的故事。
图源:小红书@小恩的书房
我有一个忘年交的阅读书友,今年十一岁,他在家里有专门的书柜和阅读空间。第一次认识他时才八岁,那种被书吸引着的神情很少见。当彼此熟悉之后,三年来,我实在惊讶于他丰富的阅读量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小年纪,脑洞大开。“为什么”是他的口头禅,“因为……所以”是我的回复,“哦,原来是这样啊”是他得到解答后的满足,“我还有一本可以推荐给你的书”是我们的谈话结束语。寒来暑往,光阴流转,阅读过程中我们有顺畅的语言表达,独立思考的角度不断变换,他的识字量在增加,我的读书会越来越有质感和层次提升,这是大量阅读的必然结果。我相信未来的他跟我一样,会继续沉迷在书的海洋里,用一本本书填充生命的时间,不是书本贵,是大量读书的时间太难得。当很多人疲于奔命在孔方兄的世界,我在悠闲读书;当很多学生挑灯夜战作业时,他在悠然读书。这是书一代和书二代的奢侈生活。
图源:小红书@陈牧春
遇见书,是一场不忍拒绝的相遇,就算天气炎热内心烦躁,我心头都会顿时清明又舒爽。书页里有断桥烟雨,有山间竹影里的淡墨,有采茶舞曲里的音符,会让我想起一个个从前的故人:有齐邦媛的《巨河流》,有马识途的《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有杨苡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
我随手在书架抽取一本旧书,有脆弱的两页纸张忽然从翻开的书页里掉落出来,拾起一看,原来是一段阅读感受,日期定格在2006年的夏天,原来我藏在时光里的个性、心事、还有如今一尘不染的单纯都被书保护起来。

作者:卢坤
编辑:伍攀
校对:刘婷
审核:孙昕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