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与花儿

寻觅史迪威公路北延线攀枝花段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往事随风飘逝。近日,与几位好友一道,走进大山,走近古渡,走近古哨,走进古寨,寻觅那段渐渐被遗忘的历史碎片,那段尘封了70多年的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终归有所收获。
图源/田维富
史迪威公路北延线,又称西云公路(从西昌至祥云),全长548.4公里,途经攀枝花62公里,即从拉鲊古渡至平地辣子哨西侧大保关。其中从拉鲊古渡至平地段50公里,解放后被改造成108国道,而辣子哨村12公里仅为通村公路。
1940—1945年间,中国对日抗战吃紧,物资匮乏,中美英法盟军总司令史迪威下令修建中缅公路(从缅北至重庆),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物资运往抗日前线。1941年又下令抢修北延线,即祥云至西昌的西祥公路。将国际援助物资经西昌至成都运往抗日各地。西祥公路在攀枝花境内虽然仅有62公里,但其修建的艰辛程度之高、建成后所起的作用之大,是让人难以想象和不可估量的。
由于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历来信息闭塞,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很难被外界知晓,载入文献。就连西祥公路也难觅史文。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祥公路攀枝花段,其险峻程度和修建的艰辛,毫不亚于贵州地段的二十四道拐。从拉鲊上至甘海子丫口台地,垂直高度700多米,坡度60—70度,蜿蜒盘旋10公里,78道拐,是二十四道拐的三倍之多。二十四道拐被载入史册并搬上影视,而攀枝花的这段险峻路段却被封闭在大山深处,似乎有些不公。
据平地镇原十三保,现年92岁高龄的金龙登老人回忆,1941年,年仅14岁的他亲自参与了这段公路的修建。那时没有机械设备,连普通炸药也极其有限。国民政府一声令下,按县、乡、保、甲各自负责一段,限期完成。家家户户,全民动员,每天匆匆吃罢早饭,八点钟便急忙上路,自带饭菜和饮用水,赴向修路现场,靠钢钎,炮锤,铁锹,铁镐,挖锄,板锄加蛮力施工,烈日当空,挥汗如雨,硬是在这艰硬的石灰石陡坡上修出了6米宽的毛路,再辅上碎石粘土,八个大汉拉着石滚子碾压平整,待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才算交差,得到一定的工钱。
1942年全线贯通,满载外援抗日物资的大卡车源源经过此地,从山口蜿蜒而下至拉鲊渡口码头,卸下货物装船摆渡过江至鱼鲊码头上岸,再卸货装上汽车向远方进发。
可好景不长,1943年10月,腾冲失守,日军大肆向大理昆明方向进犯,为了阻止日寇沿史迪威公路赴向后方,国民政府下令毁掉史迪威公路北延线。数万民工又投入到毁坏史迪威公路的施工中。悬崖险峻处用炸药实施爆破,沿途每隔一公里挖品字型宽5米深3米的深坑,从而有效阻止了日军的进犯。
1944年盟军取得了腾冲反击战的胜利,史迪威将军又下令修复北延线,历时数月,史迪威公路得以修复通车,继续承担运载国际援助物资的任务,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真是一段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
作者:赵孝云
编辑:李欣璐
校对:李维钊
审核:孙昕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