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花城

民声 | 看花城·讲述:“蝶变”——老旧小区展新颜

本文由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老旧小区改造以“新”换“心”
矛盾小了,环境靓了
《民声》看花城
用镜头“看见”幸福感
一间叫“月月红”的文具店,一台缝纫机,陪伴着王迎春在阳明巷小区度过了二十五年的时光。说起阳明巷一点一滴的改变,王迎春如数家珍。
东华街道民建社区阳明巷小区商户 王迎春:过去商铺就是搭的那种棚子,立几根柱子搭几块铁皮,下雨能遮雨。
干净整洁的路面、规划整齐的停车位、宽敞明亮的灯光球场……阳明巷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都被王迎春用手机记录了下来。“我朋友圈还有很多以前常来店里的学生。他们看见照片后都在说,王阿姨,我放了假都要回来看一下,确实是比以前美观多了。”王迎春说,记录小区新面貌的照片让她在朋友圈获赞无数。
跟王迎春有着同样感触的还有民建社区党委书记杨梅。“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居民,他问我是民建社区的吗?我说对。他说你们老旧小区改造得好啊,我们开车经过,看到觉得很漂亮。”
民建社区阳明巷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改造前这里环境脏乱、设施落后、道路破损,让居民们苦不堪言。
东华街道民建社区阳明巷小区居民 潘阿姨:原来又脏,地上又烂,厕所又没有水。
东华街道民建社区阳明巷小区商户 王迎春: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地板到处都是这儿缺点儿,那儿缺点儿。
老旧小区最迫切要改的是什么,怎么改?关于这一点,民建社区认为:小区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东华街道民建社区党委书记 杨梅: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本着改造要符合居民需求的原则,跟街道、还有住建部门多次沟通,探讨改造方案。
民建社区会同东区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优先对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进行改造:新建污水管网150余米;新做屋顶防水4200余平方米;改造停车位30余个;黑化道路3000余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800余平方米,新建隔离栏杆100余米;安装健身器材,改造运动场地;采取与企业对接共同打造的模式,由企业对原便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拆除原先搭建的铁棚,更换为统一标准的板房门店。
东华街道民建社区阳明巷小区居民 胡大爷:在这里住着舒服得多了。
东华街道民建社区阳明巷小区居民 潘阿姨:跟原来比是漂亮得多。
东华街道民建社区阳明巷小区商户 王迎春:国家出了那么多资金为民服务,改造得挺好的。
如果说阳明巷小区的改造是告别“老破旧”,实现了华丽转身,那么座落于安宁河畔的米易县桐馨花园小区则是通过精细化升级改造实现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桐馨花园小区由于建房较早,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小区停车矛盾日益突出。
米易攀莲镇新北社区党总支书记 罗勇:修这个小区的时候没预料到车辆会增加这么多,完全满足不了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
为优化停车环境,新北社区居委会统筹协调桐馨花园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充分征求居民意愿,改造道路及停车地面3400余平方米,新建充电摩托车棚5个,新增停车位140余个。除此之外,小区还拆除了原有的污水池,新建园林喷水池一座,新增绿植2000余株。
米易新北社区桐馨花园小区居民 吴向贵:现在停车很方便,小区的绿化也比以前好。我们居民心情也比较愉快了。
米易新北社区桐馨花园小区业委会委员 黄光华:矛盾小了,社区好管了,物管也好管了,看到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我市于2018年抢抓全国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机遇,率先开展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84个,惠及居民6.7万户,16.34万人。“十四五”期间,全市纳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共有227个,涉及居民62199户 。越来越多的群众从身边环境的提档升级中,真切感受到民生“温度”,触摸到幸福“质感”。
记者:杨笛 高肇鸿
编辑:杨璐宇
校对:杨孟霖
审核:瞿霞
*《民声》专栏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求打造的民生栏目,栏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协同发力”为措施,持续推进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民声热线:0812-3666666。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