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花城

民声 | 看花城·变化:农贸市场换新颜 烟火气里看民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告别“脏”“乱”“差”
有“颜值”还有文明“范儿”
农贸市场换新颜
“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点击播放完整节目视频)
如果要问城市中每天最早热闹起来的场所是哪里,那非农贸市场莫属了。人们热衷于去市场,是因为那里有最朴实的家长里短、四季三餐。《民声》记者近日走访我市多个农贸市场,在烟火气中感受民生变化。
9:00AM 东区·东风生鲜农贸市场
“以前商贩在外面摆地摊,现在都有摊位了,环境比以前更整洁,看着也更有购买欲。”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后,干净、有序、文明的东风生鲜农贸市场深受附近市民喜爱。
“相比以前在外面摆地摊,现在的环境好多了。吹不到风,淋不到雨。”“有专人负责打扫公共区域卫生,摊位里面就自己打扫。”在这里经营的商户告诉记者,市场升级改造后车辆停放有序,摊位区域分明,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大家也都自觉维护市场环境。
东风生鲜农贸市场管理员 杨世凤:我们对食品安全加强了管理,每个星期要抽检两次以上。鲜肉区每天都要查验检疫票,符合标准才允许销售。摊位上的商品摆放也作了规范要求。
10:00AM 西区·瑞云综合市场
走进西区最大的农贸市场——瑞云综合市场,记者看到,市场内环境干净整洁,蔬菜区、干货区、果蔬区、水产区等划分明晰,商品种类齐全,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要说这里有什么特别,那便是设置18个特色水果摊位,也就是摊主们说的“倚车售卖区”。长期在外“打游击”的车主可以将车开进市场,借助市场的人气踏实做生意。
“在这里经营很安心,又不被城管撵,又不被交警追,交点摊位费,我们都觉得值得。”水果车车主吕君曾经长期开车在外卖水果,对比过去,她认为市场的举措给了她做生意的安全感。
瑞云综合市场的另一暖心举措是设置了一个近300平米的“民族特色直销区”。少数民族同胞在这里销售农产品可以享受摊位费、水电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市场给了我们很多优惠和照顾,有个固定摊位我们也很安心。”摊主安吉牛说,这里让他们真正“定”下来。
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民族特色直销区”内的商品不仅新鲜,价格还很实惠,为市场吸引了不少人气,可谓一举两得。
11:30AM 仁和区·仁和二农贸市场
临近中午,仁和二农贸市场内叫卖声、吆喝声和讨价声依旧此起彼伏。2023年,仁和区对这里进行了改造升级。不锈钢铺设的台面、崭新的地面瓷砖和明亮的灯光,让整个市场看起来美观大方;严格细化的规章制度,三天一次的农残检测,一天一次的猪肉、家禽检测,让市民购物更放心。
仁和二农贸市场负责人 罗西波:我们跟市场的经营户签订了消防责任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对他们的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化、文明化要求。对不文明、不规范的进行劝导,如果不听劝导,我们就要进行清场处理。
“以前缺乏管理 ,有时会出现吵闹斗殴现象。现在大家都遵守规章制度,环境、治安方面都更好了。”说起过去的仁和二农贸市场,摊主们的印象不太好。如今的市场,硬件升级了,管理更规范了,摊主的文明素养提升了,不仅留住了“烟火气”,也展现了“文明范儿”。
2020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细化市场业主和各部门单位工作责任,“一市场一方案”制定了升级改造工作方案,坚持“重点优先、先易后难”的工作步骤,精细化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工作。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规范管理科科长 冯强:由市财政牵头,区财政配套,包括市场业主自筹的方式,筹集到资金近1,800万,对全市31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我们也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帮助市场业主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市场秩序方面进行规范。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部门和业主共治,对农贸市场继续开展专项整治。
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改善了,食品安全监管加强了,市民的购物体验也随之提升了。《民声》记者在走访农贸市场时,听到了人们高兴地谈论市场的变化,看到了消费者放心地将商品装进菜篮子,感受到了烟火气中溢出的幸福感。
记者:张衔肸 李小龙
编辑:杨璐宇
校对:杨孟霖
审核:瞿霞
*《民声》专栏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求打造的民生栏目,栏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协同发力”为措施,持续推进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民声热线:0812-3666666。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