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花城

“民声”扎根“民生”!《民声》栏目联合社区开展“中华慈善日”活动

为全面提升《民声》栏目服务质量,让《民声》扎根基层,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传播慈善理念,国庆前夕,《民声》栏目联合炳草岗街道西海岸社区、望江街社区共同开展了“中华慈善日”活动,用慈善基金帮助筛选出的困难群体,解决民生实事。
9月25日,西海岸社区居民刘加华和妻子带着5岁女儿,在社区工作人员和《民声》记者的陪同下走进了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足踝外科,为其女儿进行足部畸形检查。
今年50岁的刘加华是一名低保户,他的妻子是智力二级残疾,女儿由于脑瘫造成足部畸形。西海岸社区依据前期摸排的实际情况,决定用慈善基金为刘加华的女儿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医生建议刘加华向中华慈善总会基金会申请资助,为女儿实施手术治疗。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新修订的《慈善法》也于当天起正式实施。其中提及“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重点帮扶助老助学、助残助困、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宣传、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共建幸福家园和慈善救助“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困难群体。
当天下午,家住望江苑的李云峰带着儿子走进了西海岸社区办公室。早已在此等候他们的西海岸社区党委书记袁爽,将一对用慈善基金购买的耳蜗电池交给了李云峰。
李云峰的儿子今年七岁,患有听力一级残疾,儿子的耳蜗每6年就需要更换一次,价格18.8万元左右,而电池则每年更换一次,价格在1800元左右。更换耳蜗以及电池的费用,对这个每月只有2000多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实在无力承担。
9月26日,在东区人民街154号11栋居民楼,工人正在二楼安装太阳能灯。11栋居民楼前有一条通道,是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望江街社区经过前期走访了解到,居民们希望在此安装几盏路灯,方便夜间出行。为此,在“中华慈善日”活动中,望江街社区用慈善基金购买了三盏太阳能灯。看着安装好的路灯,居民纷纷点赞。
当天在望江街社区慈善书屋,还进行了一场教辅书籍捐赠活动,社区专为困难家庭的小朋友准备了一至六年级的教辅材料,为家长们解决一定的困难。
“民声”扎根“民生”。两天的活动中,社区对残疾人家庭、困难群众进行了帮扶,对民生问题进行了快速处理,全程参与采访的《民声》记者用镜头记录下生动画面,近距离倾听群众心声,搭建了桥梁,传递了情感,使民生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出新出彩。
*《民声》专栏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求打造的民生栏目,栏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协同发力”为措施,持续推进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民声热线:0812-3666666。
↓↓↓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报道
编辑:李青梅 韦雪凯
校对:代琳
审核:丁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