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花城

民声·看花城 | 关注:聚力民生实事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乎民心。2024年,我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改善,为加速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交出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2024年民生事实系列报道,今天我们一起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业生产,关键在水。近日,记者来到仁和区高峰村红旗组,伴随着电机的轰鸣声,清澈的河水沿着输送管道源源不断流向农田,这是仁和区前进镇高锋村新建成的太阳能光伏提灌站。此时,村民刘继高正在自家田地里为农作物浇水,他告诉记者,多亏了这座新修建的提灌站,让自己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了解,高峰村位于海拔1600至2700米,属南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属于旱季,时间长达230天以上,全村仅有农户蓄水池100余口,容积仅为2.5万立方米,无法满足当地生产灌溉用水需求。
为改善该地区农业生产灌溉条件,提高农业保灌率,2024年8月,市农业农村局在仁和区高峰村红旗组启动了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工程项目,并于2024年11月底完工投入使用,解决了周边800亩农田、山地的灌溉问题,40多户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在2024年的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中,全市新建和改建的15座提灌站100%完成建设、验收和投用,总装机551.26千瓦,保灌面积5680亩,切实解决了群众农业生产、人畜饮水等困难,真正实现了“小提灌解决大问题”。
“进口端”的水源问题解决了,而“出口端”的污水治理同样重要。在米易县普威镇新舟村,一块100多平方米的小湿地是2024年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也叫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据了解,该项目2024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完成新建污水收集管网2.16千米,检查井49个,集中式三格式化粪池10个,新建1座人工湿地并配套后端资源化利用设施。
2024年,我市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按照“因地制宜、生态循环、建管并重、效果长远”的基本原则,高效完成东区、米易县、盐边县1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擦亮乡村生态底色,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农村,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
*《民声》专栏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求打造的民生栏目,栏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协同发力”为措施,持续推进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民声热线:0812-3666666。
反映问题请扫下方二维码
↓↓↓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报道
编辑:王莉 代琳 李欣璐
校对:李欣璐
审核:丁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