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花城

民声·看花城︱关注:40多万货款收不回 法律维权讨公道

近日,在仁和第一水果批发交易配送中心做水果批发生意的陈女士向《民声》栏目反映,从2020年开始,一名收购商向其陆续批发了价值20余万元的葡萄,至今仍有9万余元货款要不回来,甚至对方还玩起了“失踪”。然而,这样的遭遇并非陈女士一家。
记者随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仁和第一水果批发交易配送中心位于仁和区巴斯箐,是一家专门从事各类新鲜水果批发的市场,现有固定商户170余户。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经营水果批发生意已经13年,从2020年开始,一名男子张某某找到她批发葡萄,刚开始张某某还能即时结清货款,但后来欠账越来越多。
除了在陈女士的摊位购买葡萄外,张某某还从批发市场其他多名商户手中批发葡萄,包括青提、黑提、红提和阳光玫瑰等品种,每次购买的量有几十件到数百件,时间跨度集中在2018年至2024年间。
商户告诉记者,他们与张某某没有签订过正式的买卖合同,每次交易时,都是通过微信沟通的方式确定葡萄品种和数量,张某某再安排车辆到市场提货,然后通过微信支付货款,但后来逐渐出现拖欠货款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在水果批发市场内,张某某拖欠商户的葡萄货款最少的有1万多元,最多的有9万多元,涉及9家商户,金额共计40余万元。今年5月,被拖欠货款的商户发现,张某某的电话无法接通,微信也联系不上,突然间就消失了,这让商户一下慌了神。
采访现场,有商户拨打了张某某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记者两次拨打也是无人接听状态。
目前,被拖欠货款的商户已经联合委托律师进行维权,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货款。
目前,代理律师已经收集整理好能够证明买卖合同关系成立、欠付货款金额等相关证据材料,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唐鸿律师介绍,在这起案件中,双方未签订书面买卖合同,未约定付款期限,采取先供货、后结算的交易方式并不规范,存在潜在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唐律师提醒广大经营者要提高交易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出现纠纷。
9家商户能否要回被拖欠的40余万元货款,法院又将作出怎样的判决,《民声》栏目将持续关注后续情况。
*《民声》专栏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求打造的民生栏目,栏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协同发力”为措施,持续推进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民声热线:0812-3666666。

↓↓↓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报道
编辑:苏虎 伍攀
校对:邓欣
审核:郑淇夫


分享至: